祭祖宣教的张氏家庙
明代宣德年间张氏族人迁居塔下,就是他们将塔下村从一片荒芜打造为今日天下闻名的景观村落。他们还在村中风水最好的位置建了一座张氏家庙,取名德远堂,整座祠堂采用闽式风格。
明代宣德年间(1426年)张氏族人迁居塔下,历经数代的辛苦劳作,他们将塔下村从一片荒芜打造为今日天下闻名的景观村落。这与他们的勤劳能干密不可分,但更重要的在于张氏祖先尊才重教的家族传统。
为了纪念祖先,他们于明末清初在塔下村东部的山坡上修建起一座张氏家庙,取名德远堂。德远堂背靠青山,面临碧水,是风水极佳的宝地。整座祠堂有两进院落,采用闽式传统建筑风格,屋顶的燕尾脊上堆砌花鸟纹剪粘脊饰,建筑内外随处可见技艺精湛的雕刻和彩绘,祠堂内的祭台上供有张氏先祖的神位。堂前半月形的池塘两侧,竖立着二十余根石龙旗杆,每根旗杆上都刻有龙纹和人名。按照张氏宗族规定,凡族人中举、中进士、官居高职或年逾百岁,都应在德远堂前竖立一根石龙旗杆,借此激励后人奋发上进、光宗耀祖。
武士冷知识:
文革时候是靠了老一辈人的聪明,用挂毛主席像和刻红卫兵像的方式保住了这座建筑。张氏后裔于同治九年回故土认亲返回台湾后,特地依塔下“德远堂”的建筑模式、布局,乃至牌楼、横匾、石柱上的题字、题词等,都按塔下的模样,在台南兴建同样的家庙,也命名为“德远堂”。
暂无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。